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获批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介绍》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为支撑的重点区域。区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44%和51%,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63%和54%。该区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中部城市群各市和有关科研单位,经过一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日前,省政府批准了这一规划,这标志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生态文明,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区域综合承载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互惠共享原则。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以产业分工协作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重组,实现“双赢”、“多赢”及利益共享。二是创新优先原则。促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转换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与投资环境,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定位:逐步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打造成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区,东北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中心。逐步使这一地区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先导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具有发展活力.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展目标:以2005年为基期,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年均增长14%,到2020年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到2010年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到2010年年均增长22%,到2015年年均增长20%,到2020年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0年年均实际增长12%,到2015年年均实际增长10%,到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年均实际增长10%,到2015年年均实际增长12%,到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13%。城镇化率到2010年达到70%,到2015年达到80%,到2020年达到85%。  二、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按照分工有序、结构优化、整体发展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能力,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拓宽产业空间,发展产业集群。立足于发挥“哈大”城市绵延带中心枢纽的作用,沿“哈大”发展轴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构筑“一核、四带、六群”的区域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带动和幅射作用,整合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科教文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建成超强的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打造四大经济发展带: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是以沈西工业走廊为基础,共同建设一条沈阳经辽阳、鞍山至营口的通海产业大道,这条大道包括沈西工业走廊、沈阳近海经济区、沈辽工业走廊、鞍海经济带和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与四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形成良好衔接,推进辽宁腹地和沿海良性互动发展,成为带动辽宁中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动脉和重要增长极,形成北起沈阳,南至营口的经济隆起带。沈铁工业经济带是以102国道为轴心,南起蒲河新城,北至毛家店镇。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大型工业项目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铁岭承接沈阳和国内外其他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工业集中区,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沈本工业经济带是北起沈阳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向南延伸到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本溪工业加工区、南芬循环经济区。在空间发展方向上,以钢铁深加工制品、现代中药、旅游业发展为突破口,打造精品板材生产基地、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加工基地、现代中成药制造基地、旅游休闲服务业基地,最终实现以沈阳对接为主,向辽阳、鞍山和丹东延伸发展。沈抚产业经济带是按照沈阳“东优”和抚顺“西联”战略,实现资源共享、生态共建、发展共谋、功能共升。打造以沈抚两市共同母亲河为主轴线的沈抚产业生态环境景观带,构建沈抚两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发达区,国际化人居、休闲、生态旅游度假区。  发展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以沈阳装备制造业为中心,打造区域装备制造业研发集成总部,零部件加工向周边城市辐射转移。鞍山建设成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增强抚顺、本溪的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辽阳建设成专用设备生产基地,营口建设成船舶生产基地。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主要是以抚顺为核心,发展炼油、乙烯、催化剂及精细化工产业。建设北方重要炼化一体化基地,以辽阳为核心,开发炼油、乙烯和芳烃三大产品链,建设全国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沈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氯碱化工等产业,鞍山和本溪利用焦化副产资源,铁岭利用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钢铁工业产业集群主要是以鞍钢、本钢为核心企业,营口新鞍钢、抚顺特钢等为辅助支撑,建设钢铁产业及钢铁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拉长钢铁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以沈阳新纳米技术为核心构建产业链,鞍山、本溪新型钢铁材料产业链,以及抚顺、辽阳、营口等新型材料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装备、软件等核心产业,以及打造国家生物工程、通信电子、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制药产业集群是以构建国家级新药研发为平台,参与国际中药生产经营标准制定为主攻方向,在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培育创新型网络式医药产业发展集群。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 “一轴、三区、六带”的物流网络体系主框架。沿沈阳-营口交通线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物流主轴通道;发展沈阳、鞍山、营口三个物流业聚集区;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装备制造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南部、鞍山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物流产业带,以抚顺、辽阳为重点的石油化工物流产业带,以本溪、鞍山为重点的钢铁物流产业带,以沈阳、辽阳、海城、营口为重点的轻工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北部地区、铁岭、抚顺西部、辽阳、鞍山为重点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六大物流产业带。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沈阳为中心,加速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产业与交通、农业等相关产业相协调。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全面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热点旅游城市的直飞航线。加快金融、信息、会展和中介服务业发展,建设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培育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形成一批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较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中介服务机构。  三、区域城镇建设与布局  按照《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关于加快哈大发展轴沿线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将辽宁中部城市群划分为三大都市区和四条城镇发展带。  三大都市区:大沈阳都市区是以沈阳为中心,结合抚顺、本溪、铁岭城市发展空间调整的战略机遇,发挥辽宁中部城市群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沈抚产业经济带、沈本工业经济带和沈铁工业经济带的带动作用。鞍辽都市区是结合鞍山和辽阳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拓展区域发展空间。通过建设鞍海经济带、沈辽工业走廊,实现鞍山和辽阳城区南扩、海城北靠,推进鞍辽一体化发展。营口都市区是结合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加快营口港建设,推进营口地区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规模,发展大营口都市区。  四条城镇发展带:铁岭—营口城镇发展带,是东北地区哈大城镇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轴线。沈阳—抚顺城镇发展带,是推进沈抚同城化和带动抚顺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轴线。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轴线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沈阳—本溪城镇发展带,是沈阳辐射丹东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沈阳—阜新城镇发展带,是带动辽西地区发展的重要轴线。加强中心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经济规模,增强城镇服务功能。  四、区域基础设施保障建设  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完善网络。建立功能齐全、运输便捷、内外衔接、管理科学等多方式、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  一是区域公路网建设。重点规划实施沈阳至康平、抚顺(南杂木)至草市(辽吉界)、丹东至海城、桓仁至永陵、丹东至通化等高速公路,使之与沈阳绕城、辽宁中部环线、沈阳至铁岭、沈阳至抚顺、沈阳至大连、沈阳至丹东、沈阳至彰武等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构成区域公路主骨架。配套建设沈西工业走廊相关道路设施。  二是区域铁路交通建设。以连接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五市的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为重点,配套实施沈阳枢纽东部环线、沈阳集装箱物流中心工程和本溪枢纽。通过建设沈西工业走廊铁路、沈丹客运专线和高新线、沈吉线、沙鲅线扩能提速改造工程,实现通道供给能力的提升和运行效率的改善。同时,以沈阳地铁为中心枢纽,推进区域城际铁路建设,向外辐射至抚顺、本溪、铁岭、辽阳、鞍山等城市,形成放射状的城际铁路交通网络。  三是区域机场建设。加快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升级改造,拓展新的航空运输通道。扩建沈阳至桃仙机场高速公路、沈阳地铁南延工程、新建机场西出口道路,全面改善机场旅客集疏运条件,强化机场枢纽地位。  四是区域港口建设。营口港重点推进鲅鱼圈港区四期工程及a港池的建设,启动仙人岛新港区的开发,加快集装箱、铁矿石、钢铁、油品等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运输设施建设。  五是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大伙房水库输水一、二期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沈阳石佛寺水库供水工程、本溪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加快推进中部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中水回用工程等。  五、区域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遵循“节能优先,供给多元,改善结构,协调发展”的能源保障原则,统筹规划区域能源开发利用,科学有序引导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和区外能源的稳定供应能力。  一是保障区域煤炭产业发展。实施沈煤集团西马矿改扩建、抚矿集团东露天矿能源综合开发工程、铁煤集团长城窝堡煤矿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加快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程,发展煤炭生产加工、煤电联营、煤化工等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  二是保障区域电力发展。重点推进铁岭电厂二期、清河电厂“以大代小”、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抚顺发电厂供热分厂,沈阳金山、沈阳浑南、沈阳西部、沈阳北部,国电鞍山,本溪热电,辽阳煤矸石热电,营口华能等热电联产工程。  三是开发区域可再生能源。推进桓仁抽水蓄能电站和抚顺地区小水电工程建设。加快法库、开原、昌图、调兵山等县(市)风力发电项目建设。  四是加快域外能源输送。加快建设省际间原煤运输通道,完善东北骨干电网系统,建设蒙东呼伦贝尔到鞍山500千伏直流输变电、辽吉间500千伏输变电、引俄入辽等输电通道,增强受入域外电力能力。支持陕京二线、俄罗斯油气、中海油油气田开发、大连液化天然气等天然气输入工程建设,确保油气稳定供应。  六、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是统筹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多渠道挖掘未利用土地、空闲地、废弃地、低效利用土地的潜力,盘活土地存量。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和实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购储备金制度,健全土地交易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转,加强土地产权与资产管理。  二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建设跨流域调水和城市水源工程,有计划地限制开采和补充地下水,缩小地下水位下降区域面积,推进污水资源化。限制发展高耗水、重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加大工业用水回收处理设施投入,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建立节水和用水的价格新机制,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  三是优化开发矿产资源。统筹开发矿产资源,重点推进抚顺、铁岭煤层气、油母页岩,鞍山、营口菱镁矿及煤系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开展矿产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培育循环经济型矿山企业。  七、区域环境治理与保护  一是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对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力度,有计划地搬迁改造中心城区的重污染企业,建设城市周边防护林带。  二是强化区域水污染治理。以辽河污染治理为主线,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点源治理为重点,实施环境污染共防共治。省级开发区和县(市)及重点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要求的目标。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开采、产品制造、产品消费、资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全过程管理,建立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企业间或产业间的中循环、社会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大循环三个循环层面,形成内部较为完整产业链与资源综合利用链。  四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落实区域内节能减排任务和责任,严格控制产生二氧化硫排放项目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淘汰钢铁、铁合金、电力、煤炭、建材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  八、区域技术创新与对外开放  一是构建自主创新平台。坚持产业化、聚集化、国际化和自主创新发展方向,不断提升产业的集群创新能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无障碍流动。  二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区域共同的市场。构建内外统一的市场体系,实现要素资源的开放式循环,并依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有机地参与国际、国内分工。  三是建立区域互动机制。深化辽宁中部城市群与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互动与合作,以沈营出海大通道为基础,形成沿海、近海与腹地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强与东北其它区域的经济合作,搞好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情况介绍

辽宁省建设厅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推动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发挥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在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厅组织编制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编制《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宏观背景与现实意义  辽宁中部城市群汇集超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沈阳、鞍山、抚顺,大城市本溪、营口、辽阳和中等城市铁岭,土地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辽宁全省近44%;人口2146万,约占全省人口的51%。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经济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大国防战略产业基地。在辽宁中部城市群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之时,编制《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宏观背景  从全球竞争的角度看,当代城市竞争已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而城市群也是全球化分工、合作以及竞争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群和大都市区规划成为一种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手段。加快城市群发展,带动本国或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辽宁中部城市群地处环渤海地区北翼、东北经济区的南部枢纽地带,兼具环渤海、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优势,是全国城镇体系“一带七轴”最重要一轴——哈大城镇轴的精华所在,是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不仅能推动辽宁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沿海与内地的互动,对于带动辽宁及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内的广大东北地区的开放与开发更具有战略意义,对完善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作用显著。  辽宁中部城市群各城市政府已充分意识到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正式签署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合作协议,沈抚同城化、沈西工业走廊、沈铁工业走廊等的规划、建设标志着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全面展开。   (二)编制《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现实意义   《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是在对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布局、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预测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发展趋势,提出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框架,对联系密切的沈抚、沈铁、鞍辽等地区进行统一规划,确定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布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许多产业都曾在、正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国策,为辽宁中部城市群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编制《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有助于引导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辽宁中部城市群已经形成沈抚、鞍辽两大都市区雏形,合理分工,协调空间布局,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有助于提升辽宁中部城市群在全省乃至更大区域背景中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助于减少城市间恶性竞争,有助于和谐辽宁的建设。  第三,辽宁中部城市群七个城市合作日益深入,在城镇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方面的相互联系不断增多,应及时统一规划,协调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指导各城市规划建设。  二、《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过程  2006年,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意见,在李佳副省长领导下,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原则。  政府组织  根据规划编制工作需要,在省政府领导下,我厅与中部城市群七市规划部门共同组织规划编制工作。  专家领衔  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胡序威研究员为技术指导,著名区域规划专家、清华大学(原南京大学)教授顾朝林为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沈阳市规划设计院为规划主要编制单位,鞍山、抚顺、本溪、辽阳、营口、铁岭等市规划设计院参加了部分工作,主要参与人员多数为博士、硕士毕业以及各规划院的骨干,确保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  部门合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省直相关部门(如:发改委、经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交通厅、农委、水利厅、林业厅、环保局、统计局、旅游局等单位)、中部七城市政府和规划部门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极大支持,不但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信息,而且在多次会议上提出很多建议,有利地保证了《规划》的编制质量。因此,《规划》是省直相关部门、中部城市群七城市共同智慧的结晶。  公众参与  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规划成果,力求做到科学性、操作性的统一。规划项目组先后多次征求中部城市群七城市意见,召开座谈会十余次。  科学决策  本规划经过多次高层次专家论证。2006年10月9日、2007年2月6日,我们先后两次邀请胡序威等国内知名专家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与会专家对规划成果给以高度评价,认为《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合理,资料翔实,成果完整,达到国内同类规划的先进水平,一致通过该规划。2007年9月,我们邀请省直相关部门和中部七城市相关部门领导对规划成果进行了最后审定,认为该规划达到预期目的,可以做为省政府和各市政府指导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依  据。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2007年10月,编制组提交规划报批稿;2008年2月,省政府批准实施《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分四部分:总报告、文本、图集、专题研究。专题共9个,分别为:辽中城市群发展条件分析、辽中城市群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辽中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与布局规划、辽中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规划、辽中城市群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辽中城市群发展与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辽中城市群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辽中城市群发展重大工程项目研究、辽中城市群区域管治研究。  三、《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导思想为: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五个统筹。  《规划》总体发展思路为:强化沈阳中心城市职能,优先发展第二产业,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资源—环境—生态—开发的统一。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框架(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发展战略)、空间组织(空间区划、土地利用、人口布局、城镇布局、产业布局、空间协调)、支撑体系建设要点(交通体系、淡水资源、能源供应、市政设施、社会设施、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和规划实施要点(重大项目、对策措施、开发时序)。  《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成为国家充满活力的增长区,人均gdp达到当时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城市化水平达到76%;推进辽中七城市区域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逐步实现交通、信息和相关基础设施共享,人口、资源、产业、城镇、土地、生态与环境协调发展,科教、旅游、市场、物流和相关社会服务设施水平迅速提高,构建以沈阳巨型城市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友好型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功能定位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型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东北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区。     《规划》以沈阳巨型城市区为核心,按沈抚本铁大都市区、鞍辽都市区、营口都市区组织空间结构体系;重点建设核心城市沈阳、门户城市营口以及桃仙空港城、灯塔市、辽中县城、新民市和铁岭新城区。沈抚本铁大都市区推动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沈铁一体化进程,形成辽中城市群的巨型城市核。鞍辽都市区促进鞍山与辽阳的产业协作和空间对接,建设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石化工业基地。营口都市区积极推进营口港和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建设,逐步将鲅鱼圈区建设成为都市区中心。营口建设成为辽中城市群的海上物流中心和临港工业基地,成为联系辽中城市群产业转移和扩散的平台。《规划》对七个重点地区(沈阳—抚顺、沈阳—本溪、苏家屯—灯塔、鞍山—辽阳县—辽阳市、鞍山—海城、营口—大石桥—盖州、沈阳—铁岭)提出了空间协调建议,明确了协调重点。  《规划》对辽宁中部城市群支撑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交通体系将构筑辽中城市群一小时通勤圈,实现都市区半小时可达;通过水资源的区域调配解决局部地区水资源缺乏问题,调入水资源的城市对调出水资源的地区进行补偿;能源供应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及吉林省送电工程保证辽中城市群的用电需求,增强电网的输电能力;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应社会多层次需求的信息网络;燃气供应主要利用城市群内部石化工业天然气、钢铁工业焦化煤气实施供气,同时考虑从境外采购液化天然气(lng),在大连建设码头及接收站,气化后经高压管道向各城市供气;积极推进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采用分选回收、焚烧发电、高温堆肥、卫生填埋等方式进行垃圾处理,建设铁岭、沈阳和鞍山危险品处理厂,分别对北部、中部和南部城市的危险品进行集中处理。  《规划》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建立区域应急体系,对水源、河流、能源供应、自然灾害和污染等突发事件进行区域协调处理,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规划》重点加强水气环境治理,加快辽河、浑河、太子河流域的污染治理,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持续清洁生产方案,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提出建设“一带、两区、六核、网状廊道”的生态格局,划定了生态敏感区并提出了空间管制措施;生态建设措施既强调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也对生态环境恢复提出了建议。  此外,《规划》还对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布局、土地利用格局、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规划措施和开发时序进行了研究。

网站地图